中华马姓探源——邯郸行
时间:2014-11-08
来源:未知
点击:0 次
中华马姓探源——邯郸行
马朝阳
《说文》:“马,怒也,武也。像马头鬃尾四足之形。”据《殷墟文字乙编》所载,甲骨文“马”,头朝上,背朝右,尾朝下,鬃毛亦历历可数,故“马”本为动物之形,《说文》释怒、武,为后起之义。《说文部首订》:“云怒也者,释马之形状;云武也者,释马之用能。”
马,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中,一直是力量和美的象征。马姓的起源,被姓氏学家列为“以邑为氏”一类中。汉郑樵《通志》:“马氏,即马服氏,嬴姓,伯益之后。赵奢封马服君,因以为氏,或去‘服’为‘马’……”可见,马姓出自赵姓,其血缘始祖是战国时赵国大将军赵奢。后世姓氏学家基本上持这种看法。作为全国大姓之一,马姓有着多种起源,但“以封地为氏”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发源。
仲夏时节,我们踏上北上的列车,沿京广线向河北省邯郸市驰去。愈近目的地,我们的心情愈发不能平静。邯郸,2000多年前曾经以“胡服骑射”“万乘之国”称雄诸侯的古赵国的都城,经历了2000多年的沧海桑田,仅存的有关马姓的蛛丝马迹,是否还能满足我们寻根探源的欲望?
我们的担心不是多余的。到车站迎接我们的邯郸市文物局办公室李主任告诉我们,虽然马姓发源于邯郸,但由于年代久远,邯郸现存与马姓有关的文物遗存却近乎为零,说起来,也只有一个马服山了。?我们决定到马服山一游。在宾馆稍事休息后,主人即驱车带我们向马服山驶去。车出市区,向西北方向行驶约半个小时,远远便望见山峦起伏,山峰逶迤,形如睡佛,李先生说那就是马服山了,邯郸人又叫紫山。行到近处,但见山体紫岩裸露,漫山白草随风飘拂,透出一种苍凉悲壮之气。史载,战国末年,秦军二十万所向无敌,征伐韩国困韩军于阏与。韩赵本唇齿相依,自然求救于赵。赵惠文王召集群臣商议,蔺相如、廉颇、乐乘等老将说:"阏与道险且狭,救之不便",只有赵奢沉默不语,赵王问他,赵奢说:"道险且狭,譬如两鼠斗于穴中,将勇者胜。"于是赵奢受命解围。赵奢不仅枭勇,而且深谙兵法,他采取增垒浚沟,坚壁不进以自固的谋略来迷惑敌人,神出鬼没地抢占制高点,终于大败秦军,解了阏与之围。赵奢因此被封为马服君,位与蔺相如、廉颇相并,名入赵国七贤之列。“马服者,言能驭马也。”(《古今胜氏书辩证》)
相传赵奢死后葬于紫山,马服山由此而名。虽然赵奢墓现已不存,我们还是沿一条小路登上山顶。翘首远眺,淡淡烟雾中,但见太行逶迤,绵绵无际,浩渺如海。抚今追昔,眼前不觉幻化出赵奢将军当年率千军万马征战沙场的情景。赵奢是赵国的忠臣良将,不仅作战有勇有谋,而且不畏权势,刚直不阿,作田部吏时,不论贫贱、富贵、贵族、平民,皆一视同仁,依法收取租税,就连国戚平原君也不例外。李先生告诉我们,有关赵奢的事迹和传说,在邯郸可谓家喻户晓。
造化弄人。赵奢死后,一场陷赵国于衰落的长平之战却使赵奢的后人蒙受了极大的耻辱,并直接催生了马姓。公元前262年至前260年,秦赵之间进行了先秦时期规模最大、也是最残酷的一次战争——长平之战。其间,赵孝成王中了秦国的反间计,撤换老将廉颇,改用只会空谈而无实际经验的赵奢之子赵括为将。赵括一反廉颇筑垒自守、坚不出战、以逸待劳的策略,大举攻秦,被秦将白起用迂回之术大败,40万赵军全部覆灭。这场战争为赵国的灭亡种下了祸根,自此,赵国一蹶不振,几十年后为秦所灭。赵奢的子孙深以赵括为耻,改用赵奢封号“马服”为氏,后来就简写为马氏。
因一次兵败而拒绝姓赵,改用曾给族人带来荣誉的封号为姓,这是一个多么不屈而富有血性的族姓啊!
俯瞰山下,可见五个从南向北依次排列的高大封土矗立在田野上,犹如古埃及的金字塔,又像一个个硕大的漏斗倒置于陵台之上。李先生告诉我们,这就是著名的战国赵王陵遗址。赵王陵是赵国君主的陵区,占地28平方公里,现位于邯郸县和永年县境内。陵墓背靠紫山,雄伟壮观,是保留下来的战国时期最为完整的王陵区,表现了古赵国"万乘之国,带甲数十万,车千乘,骑万匹"的恢弘气势,其2号陵北封土下的崖洞墓是目前已知最早的战国崖洞墓。1997年,赵王陵2号墓发生了震惊海内外的文物被盗案,后来,在邯郸警方努力下,于1998年5月将走私到英国的3匹青铜马和1件铜辅首等珍贵文物追回,其中的青铜马、金牌饰、青铜辅首等为古赵国手工业、铸造工艺的高超技艺提供了例证,展现了赵文化深厚的历史渊源。
主人说,赵王陵尚未正式对游人开放,文物部门目前正在作陵区绿化、退耕还林、复原等工作,一旦正式发掘出来,它有可能成为古赵国的历史档案馆。
据《通志》、《元和姓綦》等姓氏学典籍记载,秦朝末年,赵奢的孙子马兴被迁往秦都咸阳,西汉武帝时,马兴的后裔又迁到了扶风郡成欢里(今陕西兴平东北)生息繁衍,使扶风逐步成为马氏发展繁衍的中心。也许因为这一原因,邯郸现存与马姓发源有关的文物古迹近乎为零。
尽管如此,现今居住在邯郸及周边地区的马姓人仍然有7000多户、25000多人,仅邯郸市北赵奢一带的马姓人就有400多户、2100多人,主要分布在马庄、马营、马固、马寨、马小屯、砚瓦台村等10多个村子里。
从马服山下来,我们顺路探访了附近的永年县马固村。这是一个典型的北方平原村子,村中绿树翳翳,民居多为土木结构的院子,也有几栋外贴瓷砖的二层楼房。村中老人告诉我们,村里现今居住着50多户马姓人家,祖上多是明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从山西重新迁来的。虽然并非世居邯郸,但很多人都知道一些赵奢与马姓人的历史掌故。李先生告诉我们,已有一些热心人在筹备着创办邯郸马氏宗亲会。
作为古赵国的国都,邯郸的历史文化遗存十分丰富,既然到了邯郸,当然不能放过游览观赏的机会。次日,我们先参观了邯郸市博物馆,在馆内见到了赵王陵2号墓那3匹失而复得的青铜马。只见其中2匹作低头伫立状,1匹作仰头缓步行走状。从腹下雄壮的生殖器和打结的马尾看,它们当属战马。三马前胸宽阔,肌腱隆美,背部浑圆丰满,马颈厚重有力,臀部劲健强壮,四腿结实发达,尽管锈迹斑斑,然而其形、其神,依然栩栩如生,似乎印证着赵国"胡服骑射"的神秘历史。史载,从赵武灵王改革开始,经惠文王到孝成王6年(长平之战前),赵国一直是东方军事大国。这一地位的确立和巩固,与胡服骑射的骑兵有着密切关系,从一定意义上讲,赵国因马而富,因马而强。正因为此,赵武灵王、惠文王、孝成王三代君主才对马情有独钟。
按照中国古代"事死如事生"的丧葬观念,赵王死后,自然希望将自己生前喜爱的战马造型随自己葬入墓中。据专家考证,赵王陵三马不仅体现了当时高超的艺术成就,而且是秦始皇陵兵马俑的源头。
下午,我们参观了位于市区西南的赵王城遗址。赵王城始建于公元前386年(是年,赵国国都从山西迁往邯郸),经过几代君主续建与扩建,逐渐形成了一组规模宏伟的宫殿建筑群。
王城占地5。2平方公里,由东、西、北三个方城组成,整个建筑面南朝北,三个高出地面的夯土台构成一条南北中轴线,据说这一建筑形式奠定了我国封建社会初期都城建筑讲究对称的基本格局,对后世都城建筑的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西城最南部的龙台是赵王城的主体建筑基址,现遗址底部南北长296米,东西长264米,高18米,近似于正方形,呈梯级层次,是战国时期最大的夯土台基。平坦的土台上有成排的柱础石,可见当年它是一组回廊环绕、重檐迭嶂、高耸入云的高大建筑。经历了2000多年的风雨沧桑,龙台高大的城墙雄姿犹存,岿然不动,城墙仍蜿蜒盘绕30余里。三国时文学家刘邵在《赵都赋》中用豪放的笔墨描写了赵王城的盛况:“尔乃都城万雉,百里周回。九衢交错,三门旁开。层楼疏阁,连栋结阶。峙华爵以表甍,国"胡服骑射"的神秘历史。史载,从赵武灵王改革开始,经惠文王到孝成王6年(长平之战前),赵国一直是东方军事大国。这一地位的确立和巩固,与胡服骑射的骑兵有着密切关系,从一定意义上讲,赵国因马而富,因马而强。正因为此,赵武灵王、惠文王、孝成王三代君主才对马情有独钟。
按照中国古代"事死如事生"的丧葬观念,赵王死后,自然希望将自己生前喜爱的战马造型随自己葬入墓中。据专家考证,赵王陵三马不仅体现了当时高超的艺术成就,而且是秦始皇陵兵马俑的源头。
下午,我们参观了位于市区西南的赵王城遗址。赵王城始建于公元前386年(是年,赵国国都从山西迁往邯郸),经过几代君主续建与扩建,逐渐形成了一组规模宏伟的宫殿建筑群。
王城占地5。2平方公里,由东、西、北三个方城组成,整个建筑面南朝北,三个高出地面的夯土台构成一条南北中轴线,据说这一建筑形式奠定了我国封建社会初期都城建筑讲究对称的基本格局,对后世都城建筑的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西城最南部的龙台是赵王城的主体建筑基址,现遗址底部南北长296米,东西长264米,高18米,近似于正方形,呈梯级层次,是战国时期最大的夯土台基。平坦的土台上有成排的柱础石,可见当年它是一组回廊环绕、重檐迭嶂、高耸入云的高大建筑。经历了2000多年的风雨沧桑,龙台高大的城墙雄姿犹存,岿然不动,城墙仍蜿蜒盘绕30余里。三国时文学家刘邵在《赵都赋》中用豪放的笔墨描写了赵王城的盛况:“尔乃都城万雉,百里周回。九衢交错,三门旁开。层楼疏阁,连栋结阶。峙华爵以表甍,若翔凤之将飞。正殿俨其天造,朱棂赫以舒光。盘虬螭之蜿蜒,承雄虹之飞梁。结云阁于南宇,立丛台于少阳。”由此可以想见赵王城当年的巍峨气象。
但让我们更感兴趣的是,赵王城曾是一代豪杰展示英雄本色的舞台:赵武灵王曾在这里舌战群儒,力排众议,推出胡服骑射的改革壮举;文臣相如不辱使命,完璧归赵;武将廉颇攻城野战,所向披靡;毛遂自荐,联楚抗秦......真是将相云集,英雄辈出。鼎盛时期的赵国,疆土扩至千里,远达今天的内蒙古一带,是战国后期唯一能与强秦抗衡的东方大国。
甚至,连赵人的死对头——千古一帝秦始皇也出身在邯郸,并在邯郸度过了饱受苦难惊吓的童年,与赵、马二姓演绎了煎不断、理还乱的恩怨情仇。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以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生于邯郸",又载,秦王政十九年,秦破赵,"秦王之邯郸,诸尝与王生赵时母家有怨,皆坑之。"表明秦始皇出身在邯郸无疑。至今,邯郸民间仍然流传着有关秦始皇出身和血缘的丰富传说:秦始皇的父亲异人是秦国人,母亲赵姬则是赵国邯郸人,长平大战前,异人作为秦国人质居住在邯郸附近的牋城,母亲则住在位于邯郸大北城的娘家,秦始皇出生前几个月,秦军在长平之战中坑杀了45万赵卒,因此,整个邯郸城都笼罩在一片哀痛悲愤之中,赵国人对秦国人充满了的不共戴天的刻骨仇恨。在这种紧张气氛中,异人的处境相当危险,嫁的姑娘是不能在娘家生子的,赵家只好把赵姬安排在附近邻居或亲友家中秘密生下了秦始皇。一些研究邯郸历史文化的学者甚至推测,赵姬极有可能是赵奢的孙女,至少也是与赵奢关系密切的近亲本家,理由是,秦始皇出生后并没有姓赢而姓了他母亲家的赵姓,这种做法既是出于为秦始皇母子安全计,也有秦始皇确实出生在赵家附近的因素。另一方面,秦始皇出生时,虽然赵奢已死,赵括长平兵败自杀,但赵母毕竟是邯郸的"豪家女",加上赵奢生前深得军心民心,很多人与赵奢关系密切,这一切,使赵家能为保.
秦始皇与赵奢家族是否存在血缘关系,可能永远都是个谜,但他是邯郸人的儿子,并这一点却是肯定的。还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在2000多年前的燕赵大地上,在那些奋力抵抗强大秦国的勇士们中间,曾经有马姓先祖的身影。
深入了解了邯郸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我们深深感到此行不虚。先秦时期在燕赵大地上上演的一幕幕活剧,使我们真切地触摸到了中华民族交互融合的伟大历史.
Powered by
www.zhmsyjy.com探究马氏古今,传承中华文明,整理编纂族谱,凝聚血脉亲情。马氏研究院,马姓历史文化研究的主阵地!
电话:18851666077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小汤山镇西官庄村341号 备案号:
京ICP备2020044749号-1 技术支持:
冰枫网络